如今,体育“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健身者会在健身时寻求专业人士的科学健身建议,还有许多身体有潜在疾病或已经有疾病的人士也会主动询问医生关于健身的专业建议,“运动处方”开得越来越多,“体医融合”“运动是良医”成为大家越来越接受的运动的一大动因。那么,运动如何干预以及防治疾病、助力身体恢复呢?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医务监督中心副主任、运动处方门诊副主任医师梁辰表示,疾病的防治或者身体恢复不会是运动的单一效果,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运动的作用。以心血管病为例,根据心血管病患者科学锻炼的试验研究显示,运动能够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静息血压,其中收缩压改善较显著;运动还能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体适能,其中握力适能、柔韧适能、平衡适能改善较显著;同时改善心血管病患者的骨密度以及心肺运动能力。
梁辰补充道:“运动对于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也是明显的。例如,对于高血压症状,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抑制高血压;对于心力衰竭,运动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运动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同时减少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对于高血脂症状,运动可以加速脂肪组织分解,促进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利用改善机体激素分泌,促进脂代谢酶有益性改变。”
梁辰也提醒道:“虽然运动对于疾病有改善作用,但是大众的健身人群对待运动一定要慎重,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比如运动前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而且要适当延长热身和运动恢复期的时间,给身体更多的缓冲,运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耐力有所改善时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同时,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液体,运动时按医嘱服药,在运动的过程中,有家人或者他人陪同。另外一定要注意,锻炼要持之以恒,如停止锻炼,训练效果会在2周内完全消失。”
梁辰强调:“大家可以认识到运动对于疾病的改善,但是也一定要将运动放在生活管理的‘大健康’范畴内来理解,不能过分依赖运动的单一作用。包括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身所患疾病和常用药物的知识,了解运动的作用和合适的运动模式,自我情绪和睡眠管理技巧,了解营养的重要性,并保持良好营养状况的‘五位一体’自我防治疾病和康复才能让运动对健康生活的干预更稳定,也更健康。”(转自4月14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