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
预期良好——
经济增长将更加强劲
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IMF在报告中指出,“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及时加大公共投资、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使中国经济得以强劲复苏。”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4月期《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预测,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回暖,中国经济在2021年增长将更加强劲,预计将实现8.1%的增长。
“IMF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创10年来新高。”法新社称,“2020年,中国GDP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将2021年GDP增速预期目标设为6%以上,许多外国专家预期或将达到更高水平。”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称,IMF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在应对疫情、恢复经济方面“表现非常好”,是“良好典范”。
近期,中国其他经济数据也表现不俗。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出口贸易量分别占全球的11.5%和14.7%。
路透社近日关注到,春节后中国企业加速成产,推动中国制造业明显回升。作为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超预期升至51.9,为3个月最高位,表明经济恢复的动力在增强。
法新社指出,中国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出(PPI)超过预期,同比增长4.4%,创下了201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报道称,这主要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
提质增效——
新发展格局充满智慧
外媒和国际人士关注到,当前,中国经济不仅有规模速度,更有质量效率,经济“含金量”在不断提高。
捷克24小时资讯网刊文称,面对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及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内需来拉动增长,同时依靠对外开放扩大外循环。“这一充满智慧的政策是既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又能针对外部需求下滑风险的有效预案。”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政府为促消费和为企业减负会持续支撑消费市场。”路透社称。
在花旗集团董事长约翰·杜根看来,“中国有巨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大量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正是被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和超大的内需市场所吸引。”
“中国正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技术大国。”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正在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近日关注中国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努力。“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国正不断用新的道路和航线,更快速便捷地联通全国各地。内陆省份的商业活动将进一步得到刺激。”该媒体认为,中国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经济朝着更具竞争力的方向迈进。
美国《福布斯》杂志关注中国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该媒体报道称,环境改善和更强劲的经济表现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降低医疗保健支出,提高生产力。积极的气候行动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机遇无限——
为全球复苏提供支撑
根据IMF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数据,美国彭博社近日计算得出,到2026年,中国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超过1/5。彭博社还指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德国《商报》报道,IMF近日上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也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核心角色。
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让全世界看到了机遇。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吉内亚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为全球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机遇对疫后经济复苏尤其宝贵,将继续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教授霍斯特·勒歇尔表示,中国深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提升消费规模与质量,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和动力。此外,中国加强内部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缩减负面清单,将进一步吸引投资者进入中国,抓住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俄罗斯报》网站发表评论称,中国经济复苏给世界带来信心。文章称,中国经济的复苏发展为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政府提出的保持外贸稳定、积极利用外资、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以及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多方面扩大开放的措施,“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