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民的生活方式中,运动和营养是与健康相关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体育和医疗尚处于相对分离的阶段,如何实现“体医融合”是我国体育与医疗系统共同面对的课题。“体医融合”就是以解决健康问题甚至是医疗问题为导向,组织进行科学锻炼,通过体育运动来解决慢性病问题。本期《体医谈》,我们一起来学习体医融合推动下的健康革命。
过去人们认为体育和医疗是没有关系的两件事情,但其实健康的前提就是要保证一定的身体运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郭建军先生在“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专项讲座中表示,单独的医疗解决不了健康问题,单独的体育也解决不了健康问题,只有体育和医疗相结合,才能产生“1+1>3”的效果。
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场革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居民健康已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是2013年首都儿研所公布调查显示,北京超半数中小学生骨矿量不足,骨矿量极地者占2.5%,女生极低率达4.9%。这不代表学校不重视运动,这需要学校要开展必要的能促使学生骨矿量达标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务之急。
第二个案例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经过家长的帮助,在健身球上做运动,你可能会问,刚出生的婴儿有必要做运动吗?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提出婴儿运动指南指出,中国的婴幼儿运动不足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当孩子出生第一天开始就要开始做运动,这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腰背肌。
这两个案例向我们发出警告,运动不足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甚至婴儿的健康威胁因素。普通人关注体育最集中的时间就是类似于奥运会这样的体育赛事,在体育赛事中参与最多的是为专业运动员呐喊助威,人们似乎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是和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体医融合会将体育的服务人群扩大化,不止健康人,还包括亚健康人群,体育应该是为全部人群服务的项目。
从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到体育与医疗的交融关系,不管是从体育的角度看医疗,还是从医疗的角度分析体育,都能让人们重新发现体育,重新认识疾病。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也在进一步延伸。比如体育能丰富人际关系,运动技能也是社交的工具;能缓解古都和肥胖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减轻人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体育为健康带来的改变不言而喻。
目前,体育运动在慢病治疗中已经成效显著,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高发病,运动已是治疗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健康成为生活的目标,保持健康就是一场持久的革命,为了健康革命,不能偏离体医融合的指导方针。而体医融合也正在改变医疗服务的模式,从治病为主,到促进健康服务为主,从院内服务收费为主,到院外服务收费为主。医疗引导,辅助体育锻炼,体医融合,正在促进全民健康。
同时,体医融合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效果。通过对广安门医院呼吸科100位心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科学锻炼指导,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得到了缓解,住院次数明显下降,医药费用下降60%以上,运动依从率100%,并且得到患者家庭的普遍认可和积极支持。
体医融合,让慢病防治问题开始具有可行性,同时体育和医疗资源的再整合,让全民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运动走出了竞技体育的禁锢,健康成为体育的新追求,体医融合下的健康革命道路正在悄然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