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卫生计生讯 (通讯员 黄辉)众所周知,运动促进健康。运动的效益是全身心的,但如运动不当有可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风险,有时甚至是致命性。"如何最大程度的获得运动健康效益又最大程度的降低运动风险,鼓励大众投身运动呢?--做'运动前健康筛查'。筛查的第一步只是回答7个既定的问题,简单方便。筛查的结果决定能否直接参与运动或是需进一步的检查。"这是运动人体科学博士付德荣副教授在广东省首届运动处方师培训班上讲授的第一个内容。这一内容是运动前健康风险筛查的首要部分,与运动生理学基础、心肺耐力测试、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制定等20个主干内容共同构成历时6天半的培训日程。
5月28日上午,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组织的全省首期运动处方师培训在广州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开班。广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张壮文处长、广东省疾控中心林立丰副主任和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赵广才会长出席了开班仪式。张壮文处长强调,"将运动处方落到实处,是推进'体医融合'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省人民群众体质健康水平和慢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林立丰副主任谈到,"科学的、适当的运动健身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防治极具意义,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体医融合',就要发挥医疗卫生、体育及教育三方的优势,开展深入合作。运动处方师培训是在满足社会与老百姓的需求,有利于提供精准的指导,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共计56人,来自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的医生占36%,来自体育部门、健身机构和健康管理机构的人员占45%,来自大专院校的师生占19%,"体医融合"从人员结构上可见一斑。省疾控中心慢病防控所、广州市健康教育所、中山大学"家庭医生"和"医师在线"杂志社也派出了观察员参与培训,以谋求更大范围的推广"体医融合"理念,发动更多医护人员和科学健身工作者参与其中。
国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培养适合的师资,在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中推广实施"运动处方",可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经路径之一。
运动处方到底是个啥?
什么是运动处方?
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运动处方的概念,是指由医生、康复治疗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体育工作者按照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以及心肺适能或运动器官的技能水平等,用处方的形式、给患者、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制订的系统化、个体化的健身指导方案。
运动处方具有系统化和个体化的特点,通过有计划地健身锻炼、在明显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同事,有效提高身体机能,还能达到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目的。
运动处方的制订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个人信息的收集。收集锻炼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爱好等。
(2) 患病史及医学检查。进行体质状况检查和评定,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全面了解锻炼者的健康状态、用药情况等。
(3) 危险分层。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锻炼者进行危险分层。
(4) 健康相关体质测试。健身测试可以帮助判定锻炼者的运动能力和能够承受的运动强度。
(5) 运动处方的制订。结合锻炼者的锻炼能力、是否患有疾病、是否服用了影响心率的药物,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运动强度的设定应当应当与锻炼者的健身目标一致。
(6) 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不断地调整、提高、维持。
运动处方有哪些基本内容?
(1) 运动方式。如耐力性(有氧)运动、力量性运动、伸展运动。
(2) 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3) 运动持续时间。在耐力运动厨房中,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应该规定有氧运动持续的时间。在力量运动处方和柔韧运动处方中,则需要规定完成每个动作的重复次数、每组练习所需要时间、共需要完成几组、组间间隔时间等。
(4) 运动频率。指每周锻炼的次数。
(5) 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总体来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处于健康安全的考虑,则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制订专业的训练计划。
运动处方如何对症开方?
每一份运动处方都是为了锻炼者量身打造的,要求科学安全,与健身目标一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1) 保证科学性和安全性。1)全面了解锻炼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2)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锻炼者进行危险分层;3)制订运动处方前进行体质测试;4)根据FITT原则制订运动处方。
(2) 针对不同人群目的不同。1)竞技训练运动处方用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2)预防保健运动处方用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3)临床治疗运动处方用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
(3) 随时修正。1)根据锻炼需求进行修正(力量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